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2024年优秀案例: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数字化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8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你的城市记忆能否被数字化保存?在哈尔滨,一座座承载着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建筑正通过数字化技术获得新生。面对保护难、利用难、投入产出比低等共性难题,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携手,打造了一个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从保护困境到数字重生历史文化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但保护工作却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留住历史记忆?哈尔滨的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整合数字建档、城市规划、历史文献等多源数据,他们构建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保护体系,让历史建筑从物理空间走向数字世界。

  数据采集:毫米级精度,还原建筑细节在哈尔滨的项目中,团队采用了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摄等全息测绘手段,对621栋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了高精度数据采集。2mm的点云数据、实景三维模型等13312GB的海量数据,不仅还原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还关联了基础地理、城市规划等多类信息,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图谱。这种数据化的处理,让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了科学依据。

  标准化处理:数据价值的高效利用数据采集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利用才是关键。通过国产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和标准化工具,团队对冗余信息进行了清洗和格式转换,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基于这些数据,他们能够精准识别保护需求,为修复方案设计提供科学支持。更重要的888集团官网入口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未来保护的重点也能提前规划,为产业链优化提供了方向。

  平台驱动:多方共赢的保护生态数字化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更是为了让历史焕发新生。哈尔滨的项目通过“数字政府”平台,构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保护生态。在城市规划中,他们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在城市管理中,利用CIM平台优化了基础设施保障;在建筑安全监测中,毫米级的形变监测确保了建筑的长期稳定。同时,公众平台的打造让市民也能参与保护,形成了全民共同守护的局面。

  数字与现实的融合:活化利用新生态如何让历史建筑真正活起来?哈尔滨的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以院落为单位的保护修缮,他们将历史价值与商业价值相结合,探索出了“以用促保、以租代修”的新模式。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改造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商业化运营,实现了“以商养保”,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良性循环。

  未来展望:数字化保护的无限可能哈尔滨的案例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城市记忆将被数字化保存,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你认为,历史文化建筑的数字化保护还能带来哪些惊喜?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