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厦门鼓浪屿福音堂创建于1903年是一座素净典雅的英伦建筑
发布时间:2025-08-04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在鼓浪屿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中,日光岩下矗立着一座素净典雅的英伦建筑——福音堂。

  它不仅是基督教在闽南地区扎根的重要见证,更承载着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记忆。

  从1903年落成至今,这座教堂历经百年风雨,从传教圣地到养老院,其建筑之美与人文之魂始终如一。

  1844年,英国传教士施约翰夫妇在此建立最早的“伦敦差会”,后因白蚁蛀蚀迁至鸡母山。

  1901年,厦门泰山堂与关隘内堂的华人信徒联合筹款,在日光岩山麓购地建堂,1903年竣工,定名“福音堂”。

  当时华人购地受限,需借英国差会名义购地,但资金主要由华人信徒自筹,体现了早期基督教本土化的努力。

  1926年,经厦门区会批准升格为“鼓浪屿堂会”,成为华人自治、自养、自传的教会典范。

  1949年后,福音堂加入“三自爱国会”,1958年与三一堂合并,宗教活动逐渐停止。

  2001年,产权归还教会后,经修缮改造为“百合园托老院”,成为厦门市首个由宗教场所转型的养老机构。

  主体建筑为白色外墙,与鼓浪屿常见的红砖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四根方形立柱支撑门廊,线条简洁朴素,山墙上缠绕的西欧缠枝浮雕则增添了几分精致。

  玻璃窗采用百叶设计,阳光透过时形成斑驳光影,寓意“打开的圣经”,传递着宗教的开放与包容。

  内部空间采用巴西利卡式布局,长方形主堂两侧设耳室,拱券屋顶与条形立柱构成恢弘的视觉纵深。

  中央高耸的坡顶与两侧低矮的翼顶错落有致,搭配棕红色山花浮雕,既庄重又不失灵动。

  教堂可容纳千人礼拜,1930年代信徒最多时达800余人,足见其规模之巨。

  作为鼓浪屿最早的华人基督教堂,福音堂不仅是信仰中心,888集团官网入口更是社会服务的先驱。

  1920年代,堂会与英国伦敦公会合办“福民小学”,附设“女子家政研究社”,开鼓浪屿女子教育先河。

  教会还组织主日学、布道团、探访团等团体,信徒年均捐款4000余法币,用于救济贫病、支持传教事业。

  1956年按立的女牧师何恩及,是中国基督教史上首批女性神职人员之一,她将音乐引入礼拜,录制《厦门圣诗》唱片,推动教会音乐发展。

  2001年改造为百合园托老院后,建筑内部增设无障碍设施,外部保留原貌,成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其被列为思明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托老院获评“全国模范养老机构”,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公益的结合。

  百叶窗透出的微光,仿佛仍在诉说着百年前的祷告声;山墙上的浮雕,定格了东西方文明相遇的瞬间。

  这座教堂的故事,既是信仰的坚守,亦是时代的缩影——从传教士的开拓到华人的自立,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福音堂始终如一地见证着鼓浪屿的沧桑与新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